時間奔突,晝夜不息,“嘩啦啦”地流過了生命的又一個站點,又毫不眷戀地飛馳向下一個終點。臘八節(jié)在時間風(fēng)馳電掣的流動中被推到眼前。
“過了臘八就是年。”這是家里長輩們常念叨的一句話。以前他們怕過年,又期盼著過年。怕是因為他們深知在世間的時光已經(jīng)不多,風(fēng)燭殘年,生命的火焰隨時可能熄滅;期盼是因為只有逢年過節(jié)子孫后代才能回到他們身邊,聊以慰藉內(nèi)心的思念。以前每逢過節(jié),無論大節(jié)還是小節(jié),只要有空,我們都要回到父母身邊,陪他們說說話,吃頓飯,哪怕只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。他們也會喜上眉梢,話多了,笑容多了,一整天都精神煥發(fā)。
時間再往前推一些,回想起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,臘八節(jié),他們總要準(zhǔn)備一大鍋用料十足的臘八粥,里面傾注著濃濃的感情。奶奶為一大家子做了一輩子飯,各種飯食“信手拈來”,臘八粥也不在話下。她熬煮的臘八粥是我一輩子的念想。臘八這天,奶奶是“主廚”,她會把一點一點收藏起來的黃米、紅豆、綠豆、黑豆、大米、糯米、核桃,還有秋天的時候從山上打下的野板栗拿出來,這些基本上都是她和爺爺費心費力親手種植的收獲,飽含著她們對子孫的愛。臘八粥最費時間,豆類和米類要提前浸泡,在臘八節(jié)當(dāng)天下午就開始熬煮。母親也做得一手好菜,奶奶煮粥,母親做菜,氤氳著淡淡煙霧和暖意的廚房里時不時傳來她們的歡聲笑語。
煮臘八粥講究火候和湯量的多少,火勢太強容易糊了鍋底,壞了一鍋粥。火勢太弱催逼不出谷物的香氣,黏稠度和香味會受影響,而湯少則干,湯多則稀,唯不多不少口感最佳。在火候和湯量的把控上奶奶全憑感覺。后來奶奶上了年紀(jì),由小輩掌勺后,我曾請教熬臘八粥的方法,但無論是多么精準(zhǔn)地復(fù)刻她的“秘方”,依然熬不出她的味道。現(xiàn)在想來,奶奶的臘八粥熬的是經(jīng)驗,是歲月,還有她純粹的愛意。這些因素放在一口鍋里熬煮,便醞釀出獨一無二的味道,所以縱使食材、火候、湯量與奶奶的做法別無二致,我也難以熬出一樣的味道。
又是一年臘八節(jié),我依然按照奶奶的方法熬了一鍋粥,嘗了一口潸然淚下。同樣的一鍋粥,再喝卻已物是人非。只因親人的離去心里空了一角,同樣的節(jié)日,那份團(tuán)圓卻不再圓滿,無論如何都無法補齊了。但他們留下的親情,留下的味道已嵌進(jìn)我們的心里,我們的味蕾,任星移斗轉(zhuǎn),世事變遷,都不會改變、淡去,那將伴隨我們的一生,在臘八節(jié)、在春節(jié)……在每一個溫情的日子里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