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佳節(jié),推開那扇長滿銅銹的門,又聽到小時候《離騷》的吟誦聲。“雖體解吾猶未變兮,豈余心之可懲?”腦海中浮現(xiàn)出那涯邊的一襲白袍。亂世沉浮里,他獨制芰荷以為衣,集芙蓉以為裳,最終,懷著最后一滴亡國的淚,縱身一躍,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滔滔浪花。
如今,又逢端午。手中品味著香糯可口的粽子,聽聞屈原的故事。他是一位什么樣的人,能成為千古佳話,成為一個傳承,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。
“疏疏數(shù)點黃梅雨。殊方又逢重五。”這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(jié)日“端午節(jié)”,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云,傳承著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,在風風雨雨的歲月洗滌中,如一道絢麗的彩虹,映照著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。
端午節(jié),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最早記載于《荊楚歲時記》,因仲夏登高,順陽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,故稱五月初五為“端陽節(jié)”。端午節(jié)還有很多的別名,如“浴蘭節(jié)”“女兒節(jié)”“菖蒲節(jié)”“天中節(jié)”等,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(guān)的一些生活細節(jié)。而“端午節(jié)”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,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這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——屈原。他愛國憂民的情懷,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“可與日月爭光”的巍巍人格與意志,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。
感時懷古,撫今猶嘆!偉大的詩人雖然行走在遙遠的古代,但他從“小我”走向“大我”的思想及人生理念,還有那壯麗輝煌的詩篇,卻穿越時空,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(jié)日的形式,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。
山河千古存,肝膽為披瀝。中華矗立于崎嶇山石之中,長風破浪;紅日自杳杳遠山中噴薄而起,盡染層林。既為中華兒女,便要擔起中華之責。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在當前高速發(fā)展的時代中依然味道正濃,成為了街坊婦孺皆知的故事,有著一種與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千絲萬縷聯(lián)系的精神,便是灼灼的愛國情懷,代代相傳,不曾失去半點虔敬,這是中華脊梁,亦為中華風骨。歷史長卷,英雄填色,如屈原一般的豪杰壯士揮灑熱血沸騰的畫卷,從未有過終極;文化書籍,人民成字,千古相承的文化再一次打落在新世紀新時代青年的心中,赤子忠心,只為報國。
這是端午的文化傳承,這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傳承,江河山川永駐,我心依舊,濃濃端午情,灼灼愛國心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