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算黃算割——算黃算割——”太陽還未完全升起,布谷鳥就已經(jīng)開始了她的清晨啼叫。
很小的時候便知道布谷鳥是大自然的時鐘,只要布谷鳥一叫,便要準備收割麥子了。關于布谷鳥的傳說,也是從小聽到大,都是大人教育小孩要勤快,莫要偷懶之類的話語。小的時候不以為然,就好像背誦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”時,只以為那就是兩句詩而已,時間多得是,怎么也走不完。直到為人父母,方知孩童就是孩童,永遠讀不懂大人話語背后的含義。
這不,布谷鳥又開始叫了,麥子又要黃了!
現(xiàn)在的麥田不多,收麥子也不用那么操勞了。打個電話叫個聯(lián)合收割機,“轟隆隆……”開到地頭,只需準備上幾個裝麥子的袋子,不到一個小時,麥子便收完了。連麥稈甚至都不用處理,把它打碎翻到土里,便又成了天然的肥料。既省事又省心。因此,現(xiàn)在對于布谷鳥的叫聲、對于收麥子這件事沒有了那么多的關注,只覺得它稀松平常。直到周末,親眼看到那一片金黃,才明白又到了一年收麥子的時節(jié)了!
望著眼前金黃的麥浪,在高低起伏的麥穗中,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。那時候收麥子是全村人的大事,家家戶戶全員出動割麥子!只記得那時,下午的太陽仍然毒辣,為了消暑,爸爸總會為自己買上幾瓶漢斯啤酒,割一會麥子喝上幾口。等到麥子割完,啤酒也就喝完了,穿在身上的汗衫已經(jīng)濕透,身子上也曬出了一個“汗衫印”。除此之外,身上還有被麥芒刺的劃痕,每次爸爸總是一邊洗,一邊喊著“哎呦……”“真疼……”,可臉上卻總掛著笑容,好像并不是真的覺得累、覺得疼。等到麥子割好了,便要把麥子捆成捆拉到麥場上曬,等到曬得差不多了,便在三輪車后面拉個碾子,一圈圈地把麥粒碾下來。接著把麥稈挑起、借著風把麥粒中的麥皮清理干凈。
記憶中,每年一到收麥子的季節(jié),父母總要忙到夜里十二點左右,即使是晚上睡覺也要睜著一只眼睛,擔心夜里下暴雨。雖然很辛苦,但是記憶中父母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,而且是那種特別開心的笑。長大才明白,原來麥子就是父母一年的期盼,它是一家人的口糧,也是父母一年辛勤勞作的價值體現(xiàn)。忽而也就明白了,土地就是農(nóng)民的“職場”,在他們的“職場”上,他們愿意付出所有的辛勞。
這樣想著,收割機已經(jīng)在地里開始工作了,我又看到了父母臉上那幸福的笑容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